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一嚐來自無印的味道﹣﹣Café&Meal MUJI

數年前遊日本,無意發現無印Cafe , 誰知店裡的日文餐牌介紹,我看不懂。於是,到別的店舖光顧。印象中,日本的無印Cafe 地方挺大的(很可能我是去旗艦店),約有數十枱,大約有七成滿座,位置不難找的。

幸好,上年的六月終於登陸香港。嗯,雖然味道應該跟日本的有點出入,我猜。

早前已經光顧數次無印Cafe ,感覺不錯,藉近期吃過的,作一個紀錄。



點菜流程大約是這樣:

一.排隊等候,安排入座
       (當日八時左右到達,人流不算多,大約等了十五分鐘左右)

二.入座後,職員放下預約牌以便留位,之後可以到門口位置選購食物

三.到料理部,先跟職員說好了要三品料理、四品料理或是選擇其他套餐以外的食物飲品

四.(假設選擇了三品料理)先選熱盤,接著選冷盤,然後選擇吃十穀米或是白飯,最後選擇飲品

五.付款,拿著餐盤,回到座位,我不客氣啦!

六.飯後,把餐盤放回收集枱。



這次點的是3 Deli Set 連飲品或味噌湯,$88。$88,價錢合理,別看份量少少的,我也吃到滿滿。


整體味道不俗,食物大體溫度不熱但溫暖,不怕燙口。
個人必吃之選是穀麥豆豚肉和十穀米。
讓我簡單描述吧。

茶美豚薯餅﹣﹣頗香口的薯餅,內裡的豚肉不多,滲出淡淡的肉味
夏日蔬菜鹽麴煮﹣﹣夏日限定醬味濃郁的一道菜
穀麥豆豚肉﹣﹣味道很像肉醬意粉,連飯一起吃,很幸福呢!
十穀米﹣﹣比起白米多一份健康,多一份口感,好吃!
熱 (沖繩)日落紅茶﹣﹣ 茶包可能泡得耐,忘了拿出來,所以有點濃和澀,多一杯水的份量最好




喜歡無印把食材的來源地寫出來(日本的摩斯漢堡也會寫出來的!)除了令顧客知多一點點,也是給顧客一種信心,對自己所做的菜一種自信的表現。也是一種軟性的地方宣傳,假設你愛上某地方的食物,自自然然想到那裡大吃一頓!我相信在香港,沒有一間本地餐廳寫出食物原材料來自哪裡。近日地溝油事件弄得滿城風雨,照這樣看,我們不用外出吃飯嚕。

和朋友吃吃談談,時間頓時過得快。身邊的顧客也走了,他們不帶走一盤餐盤,害得員工「一腳踢」替他們善後。其實,把餐盤放回收集枱不是難,為何仍要「拍拍籮柚,跟住走」?



題外話:

愛上無印,不只是簡約實用,更加是一種生活態度,整齊舒適的,是無印獨有的「無」。

說起「無」這字,很難不想起小津安二郎的電影,那種淡淡然、工整對角線的畫面、低角度的拍攝,表現出家庭裡的日常事。「無」一字,正是小津安二郎的墓碑上,刻上的唯一的字。

整齊的擺放,慢慢的節奏,美美的,想到這裡,狠不得搬到無印住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